close

白話文即古代市井白話,如《西遊記》、《水滸傳》等小說就是用白話文寫作的,但是直至晚清以前,白話文始終只是作為一種市井語言,難登大雅之堂。20世紀10.20年代,當時北洋政府執政,政治腐敗,社會危機嚴重,這個社會要求向西方學習的呼聲日益高漲,而胡適、陳獨秀、李大釗、魯迅等一大批海外留學生歸國,帶來了全新的西方思想,1917年1月,胡適在《新青年》上發表了《文學改良芻議》一文,吹響了白話文運動的號角。

意大意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和先行者是但丁。但丁作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和意大利文學的奠基人,不僅以《神曲》奠定了他文壇巨人的地位,而且在理論上大力倡導俗語,號召人們拋棄僵化的、與日常生活脫節的拉丁文,要求在俗語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意大利語。他的《論俗語》和《饗宴篇》,有力地論證了俗語的作用和地位,對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乃至歐洲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。

20世紀初中國的語言現實與文藝復興前夕意大利的情形極為相似,遠在美國的胡適,以極為睿智的思維和敏感的眼光,意識到了二者間的相通處和暗合點,形成自己的白話語言觀。他決心在中國成就但丁一樣的偉業,在中國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現代白話文運動,迎來中國的文藝復興。

白話新文學在詩歌、小說、戲劇、散文等幾大領域,全面開拓,以其創作實績鞏固了文學革命的前進陣地。新文化也因為白話新文學取得的累累碩果,為國人展現了毋庸置疑的前景。尤其是革新後的白話文學作品,以其承載的厚重深刻的文學內容,成為抨擊舊倫理、舊道德,倡導民主科學、價值啟蒙、思想解放的新文化的極重要的載體,負載著新思想、新文化走向社會,喚起平民大眾心聲。

五四愛國運動爆發後,促成白話報刊進一步流行大眾社會。有人不完全統計,在1919年之內,全國就出版了400多種白話報刊。著名的有《少年中國》、《星期評論》、《建設》、《解放與改造》等。報紙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,如日報的附張原先大多刊載戲子妓女的新聞,其後逐漸改登白話的時論、譯著、小說、新詩了。

就普及文化而言,白話文的確是很得力的,白話文的力量也的確是驚人的。它基本符合了當時時代甚至現在的社會需求。原因是當時的國民素質普遍不高,如果不推行白話文,不足以快速的普及文化知識和先進思想。中國人口的素質之所以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得到大幅度提高,白話文普及的功勞是不容忽視的。我們能毫無困難的閱讀各種刊物,吸收大量資訊,都受益於白話文。不要說一般的古文難以了解,就是古代白話小說,沒受過專業訓練者也未必字字都讀, 因為語言和文字皆隨時進化,過去的事物雖不能稱之一去不復返,仍可建構共同記憶,白話文能隨時易改,創組新詞,也是新文學運動提倡者的成果。

白話文運動是我國近代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不管它到底有哪些進步的意義或有哪些局限性,我們都必須承認它的重要性。


參考資料: 網路資料整理

本文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40531000016KK08033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ttief5c4831 的頭像
    mattief5c4831

    mattief5c4831@outlook.com

    mattief5c4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