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資訊基礎建設建議)  孔子是偉大的詩人。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孔子是偉大的詩人,才能認識到孔子是偉大的哲人。既是詩人,又是哲人,這叫聖人。説到底,孔子是詩人。這與他編《詩經》沒關係,與他的天性有關。聖人不是在知識、學養中誕生,聖人是在詩意的生活中誕生。

  ◎三種身份◎

  -孔子具有大丈夫精神,是智慧老人

  -為止殺而耗盡一生心血

 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探討孔子的精神。

  首先,孔子具有大丈夫精神。中國男人的兩大美德:擔當責任、充滿愛心,在孔子身上都得到完美的呈現。夫子之世,禮崩樂壞;夫子之作為,獨挽狂瀾。敢于擔當責任,敢做事,敢發言,敢帶隊,敢向前。孔子其實是個英雄,為我們開疆文化思想的辟土。孔子其實是個開國之君,為我們開創永久的帝國,永久的王朝。孔子有著謙虛的美德,他親手打下的江山,讓別人去坐王位,他只是默默守護,這真是一個不怕生、不怕死、不要名、不要利、一心幹革命的好男人!孔子説:“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!”這就是男人孔子的真情告白。作為男人,孔子的精神就是義字當頭,仁在心中,做天地的忠臣,國家的孝子!孔子的精神就是忠貞!

  第二,孔子有軍人的精神。軍人孔子是真正的孔子。《史記》記載,孔子曾是魯國的司寇與元帥,幹的是帶兵打仗的活,原來孔子的精神是從戰火中熬煉出來的。從氣節上講,孔子為保衛國家可以犧牲生命;從本事上講,孔子屢次擊退外敵侵略。孔子不僅僅是軍事意義的軍事家,而是人性意義的軍事家。中國軍人的兩大美德:忠誠與智慧,在孔子身上都得到完美的呈現。忠誠方面,孔子忠于三代魯君:定公、昭公、哀公。智慧方面:夾谷會盟勇挫齊國,墜三都維護周禮。真正的軍人不是打打殺殺,是止殺。所以當衛靈公問陣于孔子,孔子就告訴他:“俎豆之事,則嘗聞之矣。軍旅之事,未之學也。”並非孔子不懂軍旅之事,他只是不屑于從技術上談軍事,孔子更關心的是靈魂戰爭。孔子一生,傾全力打造他的仁愛軍團,為止殺而耗盡一生心血,為傳播愛的理念踏上漫漫長徵。孔子的團隊是信仰團隊。在朝時,孔子打造了有信仰的公務員團隊與軍人團隊;在野時,孔子打造了有信仰的文化團隊。最重要的是,面向天下百姓,孔子做了大量的傳道工作,無怪乎他成為天下人的仰望,公認的聖人。這樣一位有著頑強意志的戰士,懷著一顆火熱的心,安慰婦孺,拯救萬民,孔子是中國軍人的榜樣。作為軍人,孔子的精神就是勇毅!

  第三,孔子是一位善于總結的智慧老人。孔子有長者的精神。《史記》記載,孔子晚年被魯哀公尊為“國老”,意思是大元老,大長老,大祭司。老子教給我們天道,以及化解天災的辦法,辦法就是道法自然。孔子教給我們人道,以及建設和諧社會的辦法,辦法就是克己復禮。我們用老子的天道、孔子的人道來天人合一,瞬間實現崇高理想,人生不再是夢。作為老人,孔子的精神就是包容與忍讓。

  孔子告訴我們,人的手心象徵仁義,人的手背象徵中庸。這是中國人智慧最核心的地方,這個地方是一體兩面,不可分割。從本心上講,做人要仁義。從效果上講,做事要中庸。仁義是本質,中庸是方法。孔子告訴我們,做人要仁義,做事要中庸。

  ◎孔子精神◎

  -孔子精神就是忠勇與包容

  -孔子講的“仁”、“孝”、“禮”,就是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

  什麼是孔子的精神?孔子的精神就是忠貞與勇毅,包容與忍讓。前者是執著,後者是無執。執著是無執的基礎,一個人不經過執著就不會懂得放下。無執是大執著,放下一切,擔當一切。用中庸實現仁義,用仁義指導中庸,乃見天下大同,乃有世界和諧。任何時候我們講孔子的精神都要講到下述兩條:“子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、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。”就這麼簡單,孔子要我們愛人愛己,愛護公物,做天地間的一個好學生。

  先知做的是向外教化的工作,孔子做的是內省的工作。孔子自省之道,用老百姓的話來説,就是講良心。“天上有神明,心中有良心”,這就是中國人所畏懼的,也就是中國人所成就的。世上再無別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成長,唯有良心。世上再無別的途徑可以幫助我們自我救贖,唯有良心。

  孔子講的“仁”、“孝”、“禮”,就是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。這是孔子留給我們的巨大精神財富。“仁”、“孝”、“禮”核心價值觀在其中,核心的核心是做人要講良心。

  我先前講孔子的精神:忠貞、勇毅、包容、忍讓,都可歸結到“真誠的自省”上,這是針對個體修煉而言;就社會全體而言,我們要講仁愛、孝道、禮義,即“仁”、“孝”、“禮”,都可歸結到“和諧的建設”上,由“真誠的自省”,而及“和諧的建設”,最終形成我們愛的信仰,用仁愛、和諧、真誠,即“愛”、“和”、“真”實現天下大同。

  中國人的精神就是孔子的精神,可以高度概括為仁愛精神、孝道精神與禮義精神。這是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,直接上升為中國人的信仰:仁愛、和諧、真誠。“仁、孝、禮——仁、智、勇——愛、和、真”,這就是我們的“三聖訓、三美德、三真諦”,她們共同組成的中國人精神信仰模式,是中國人靈魂深處的光。依此我們建設一生,成就一生。

  仁愛的精神就是愛人若己。

  孝道的精神就是愛父母若己。

  禮義的精神就是愛全眾若己。

  仁、孝、禮的精神合起來原為一義,那就是“愛世界等于愛自己”。我們用一個“愛”字來建設一生,同時建設和諧世界。

  別的“愛”尚可理解,在此我再強調一下作為孝道的愛。什麼是孝?孝分三層:孝于天,作天地的孝子。孔子就是天地的孝子。孝于國,作國家的孝子。我們通常説的孝指孝敬父母,這很可貴,同時我們理應知道,更要做國家的孝子、天地的孝子,這是純孝、大孝、至極之孝,也是本有之孝。

  ◎孔子意義◎

  -孔子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和諧的世界

  -孔子精神帶來的八種意義

  孔子誕生于周朝之末期,即周靈王二十一年,公元前五五一年。距今二千五百六十一年。中國歷史以孔子為分水嶺,在前是三皇五帝夏商周,在後是秦漢唐宋元明清,中華民國。

  孔子對中國及世界意義重大,孔子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和諧的世界。

  一、以孔子仁愛思想為凝聚力的中國社會,以孔子仁愛思想為做人基本信念的講良心的中華民族,一天都離不開孔子。中國文化以道為核心,道由老子、孔子共同傳承。以孔子為標志的中國文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精神財富。

  二、孔子傳承的《易經》變革思想與自強不息精神一直是中國革命與改革開放建設的原動力,引導中國激發智慧戰勝困難,爭取勝利。

  三、孔子的中庸思想是辯證法,教育我們秉持原則做人,抓核心,用不偏不倚的眼光看世界、做事情,這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與一貫作風,對外交往中尤其適用。

  四、孔子“和為貴”的大同思想直接指導我們建設和諧世界。孔子開明的信仰觀啟示我們建立全人類的共同信仰。

  五、孔子整理出《五經》(原為《六經》),孔子的弟子與傳人整理出《四書》,為中華民族保存了、也是為整個世界保存了人類基本文明典籍,是一筆不斷增值的巨大資産。《四書五經》是中國人的全民教科書,有利于做人做事,有利于共同建設和諧世界。

  六、孔子重視文化教育,包括職業教育,直接啟示當今中國要以文化大國的面貌出現在世界舞臺,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世界和平做貢獻。孔子禮樂思想打造中華禮儀之邦。

  七、孔子重視道德,有益于提高國民素質,有益于“以人為本”。我們以道德生産力推動中國及世界發展。

  八、孔子忠孝思想影響全體中國人愛國愛家,有益于國家穩定、家庭幸福。

  其中,仁愛是中國及整個世界存在的基礎;自強不息精神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的原動力;中庸是生存智慧;“和為貴”思想引導建設和諧世界。

  ◎《論語》編定◎

  -孔子打造的團隊是一個有著高度紀律性的信仰團隊

  -酷似孔子的有若帶領弟子編定《論語》

  在孔子的學習團隊中,是有嚴謹組織的。孔子曾為魯國司寇(公安部長),並曾為魯國相(總理),又曾為魯國軍事統帥(元帥),所以我們要曉得,孔子打造的團隊絕非僅僅是文化人的團體或文官團隊,而是一個有著高度紀律性的信仰團隊。因為要為國家服務,所以要維護國家的利益,明事理,守法律,忠君愛國。孔子建設團隊的思想值得我們學習。我們要復興孔子的團隊,思想因團隊而傳承,國家因團隊而興旺。

  我們的團隊是從孔子傳下來的信仰團隊,兩千五百年以來被稱為“聖人之門”。孔子説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(《論語·衛靈公》)在當今,弘揚大道的光榮使命已落在我們肩上,大家一起來承擔,萬事就不難。所謂“萬事”,其實就只有一件事,那就是“仁者愛人”,學習與人和諧相處,建設和諧世界。

  聖人之門中,精神導師稱“夫子”。聖人之門第一代夫子是孔子,第二代夫子是孔子親傳弟子有子。有子即有若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記載:“孔子即沒,弟子思慕,有若狀似孔子,弟子相與共立為師,師之如夫子時也。”有子做儒門夫子時辦了一件千古流芳的大好事,那就是編定了《論語》。朱子《論語集注》開頭的《論語序説》引程子的話説:“《論語》之書成于有子曾子之門人,故其書獨二子以‘子’稱。”在《論語》中以“子”稱的弟子還有“閔子”,指閔子騫。當時的情況是,孔子沒後,子貢獨為孔子守孝七年,其他弟子都守孝三年。守孝禮成,在曾子、閔子的配合下,夫子有子帶領群弟子編定了《論語》。

  《論語》就是帶有回憶錄性質的孔子語錄,包括課堂記錄,也包括日常生活記錄,還包括當時魯國的官方記錄。三種記錄編在一起,以官方記錄為權威,以課堂記錄為準,以日常生活記錄為補充。《史記》記載,魯哀公非常尊敬孔子,孔子沒後,魯哀公繼續關心與幫助、扶持第二代夫子與整個團隊的生存與發展,並且任用孔子弟子為官。孔子思想當時就成為魯國的主導思想,同時也是當時整個周王朝,包括所有諸侯國日趨流行的主流思想之一。在這樣的氣候下,可以説是魯哀公的推動産生了《論語》。《論語》的産生代表了魯國的意志,魯哀公是《論語》的策劃人,相當于後來呂不韋策劃了《呂氏春秋》。在成書過程中,曾子、閔子等人是分卷主編,有子是總主編,子夏文學水平高,可能是總主編助理。

  ◎學習方法◎

  -整個《四書五經》、《十三經》中的孔子才是作為經典記載的孔子之全貌

  -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孔子的生存狀態、日常生活、飲食習慣與家庭成員的情況

  講一講每個人學習《論語》必須要有的方法。方法不對,學習白用功。方法對了,鑰匙就靈,門就開了。

  首先,我們要知道,除了《論語》,孔子的話還記錄在其他經典中。《春秋》、《三傳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史記》、《孝經》、《孔子家語》、《禮記》裏面都有孔子的話,《詩經》、《書經》、《易經》裏有孔子的身影。因此,我們不能把對孔子的認識局限在《論語》一書之中,要參考其他經典學習《論語》,完整的孔子才是真正的孔子。很多朋友只知道《論語》中的孔子,不知道整個《四書五經》、《十三經》中的孔子才是作為經典記載的孔子之全貌。

  同時,有可能的話,我們要親自去曲阜祭孔,恭閱孔府家譜,了解作為家譜記載的孔子之全貌。

  還要了解古琴歷史,了解作為古琴家的孔子之概貌。

  還要了解歷代文物,特別是對夏商周三代文物要有起碼的常識,這樣我們才明白很多孔子思想的出處。比如“中庸”原作“鐘鏞”,也寫作“中庸”,是周代的一種單擊的樂器,這中庸的形狀像倒放的編鐘,可以擊三面,但中間音色最好,因此孔子以中庸作比,意思是説“做人要守中道”。有了基本的文物常識,學習孔子才到位,才是正確的。

  我們要至少認得一百個甲骨文,了解殷商民族的基本信仰與文化,這樣才會明白為什麼作為殷商遺民的孔子如此忠誠于故國,臨死還對子貢説:“予,殷人也。”(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)

  我們必須深刻了解曲阜歷史,明白這聖地原是少昊故都,又是偉大的周王朝開創者之一周公的封地,並且就是聖人孔子生于斯、葬于斯、歌哭于斯的聖地。周公對殷商民族的仁愛使所有殷商遺民(包括孔子家族)都受益,由此我們恍然大悟,原來孔子提倡仁愛可能包含對周公的感恩、回應。通過仁愛,商、周兩大民族實現和解。孔子對周公感情很深,宋衛本殷,周魯一體。魯國有天子禮樂,魯國太廟地位崇高。孔子長期做魯國太廟祭司,對周朝禮樂制度由衷佩服,因此他説:“吾從周”。夏是孔子的精神支柱,商是孔子的感情寄托,周是孔子的事業所在。這樣看孔子才全面。孔子不言宗教,宗教在其中,又超越了宗教,這與孔子的家庭情況有關。孔子早孤,十八歲前父母雙亡,按照太廟規矩,一定要家族興盛的大夫家的長子才能做祭司,孔子不符合宗教規定,其實一直做的是助祭(從錢穆先生説)。因此,孔子不是不想提倡宗教,而是在開始的時候沒有資格提倡宗教。當然到後來他通過努力,成了大祭司。成就了宗教,超越了宗教。

  我們深入了解孔子的生存狀態、日常生活、飲食習慣與家庭成員的情況,才會讀懂作為“人”的孔子。《論語》編得好,好就好在為我們提供了生活細節,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。《論語》裏講孔子“食不言、寢不語”,“不撤姜食”,都是很有意思的習慣。孔子何時娶妻?是否有妾?了解孔子的生活,我們明白了孔子是男人。還可以了解孔子周遊列國的起因是齊國的美人計,孔子結束周遊列國的直接原因是歸葬妻子,這樣,孔子的生活形象就更加鮮活飽滿了。

  總之,方方面面都要深入了解,才能認識到一個真正的孔子。這樣看孔子的人生、仕途與學問,就清清楚楚。我們要在孔子的大氣場中學習《論語》。進入這氣場,孔子會親自告訴我們他的理想、他的悲哀、他的奮鬥。

  ◎學習態度◎

  -設身處地與忠恕

  -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指的是下半部

  回到經典學習本身,我們要把《論語》的學習當成整部《四書五經》學習的重點,不通《論語》,《五經》一片茫然。有了《論語》基礎,《五經》就貫通。

  談談學習孔子、學習《論語》應有的文化態度。我們學《論語》是為了什麼?當然是為了更好地做人,建設和諧世界。既然要想世界和諧,那麼我們就要明白兩條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”。要寬容、包容,還要做速溶咖啡,一定要化得快、化得早,才是一杯好咖啡。我們每一個學習孔子的人都要虛心接受古來相傳的道,這道大得很,包括中國更包括世界。對于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信仰,我們都要尊重。任何宗教、任何文化,我們都要尊重。不可以説自己好,説人家不好,那不是孔子願意。具體而言,學孔的人要特別做出榜樣尊重不學孔、不尊孔的人,不攻擊人,沒有偏見,以仁愛為生活,以溝通為工作。尊重每一家傳統文化,尊重民間文化,維護民族風俗習慣,維護民族語言。尊重外國學術、西方思想文化。尊重現代藝術,尊重現代社會各種觀念、習俗,同時尊重科學,尊重無神論者,尊重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,並尊重民間信仰。聖人之門是仁愛之門,聖人之門是和諧的化身。

  態度、方法都對了,最後我再講一點學習《論語》的訣竅。大家都聽説過宋朝宰相趙普説過的一句名言:“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。”沒錯,是這樣的。問題是用哪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?上半部?下半部?答案是下半部。也就是説,從《顏淵》章開始學習《論語》,是個竅門。學完了下半部回頭看上半部,非常輕松。為什麼學習《論語》要從《顏淵》章開始?是這樣的:顏淵是最得孔子真傳的弟子,《顏淵》章裏的孔顏對話,包含了儒家經世致用最重要的思想部分,能讓我們一開始就進入主題,切入現實需要。在當今社會,學習孔子思想對我們做人的境界有很大提升,《論語》幫助我們成長,獲取原本屬于我們的世界。

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61020075035AAGzyfb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資訊基礎建設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ttief5c4831 的頭像
    mattief5c4831

    mattief5c4831@outlook.com

    mattief5c4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